哔哩哔哩(B站)出现“麦片”现象是平台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特殊文化现象,其成因涉及内容生态、用户行为、商业逻辑等多个维度,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 社群文化与术语演变
“麦片”原为“”的谐音梗,早期多见于弹幕或评论区,表面指代兜售影视资源,实则是用户对广告行为的戏谑性解构。B站用户群体年轻化,擅长通过二次创作将商业元素转化为内部梗,形成了一种抵抗硬广的亚文化表达方式。
2. 内容监管的规避策略
部分用户为绕过平台对广告内容的审核,采用“麦片”“加扣群”等隐晦话术引流至外部渠道。这类行为多出现在影视解说、游戏直播等版权内容相关的板块,反映出灰色产业链对UGC平台的渗透。
3. 商业模式的阶段性矛盾
B站从二次元社区扩张至综合平台的过程中,UP主变现需求激增。早期缺乏成熟商业化工具时,部分创作者通过私域流量变现(如资源、代购等),而“麦片”成为这类非标交易的代称。
4. 弹幕交互的符号化传播
B站弹幕具有高度的语义重构能力,当“麦片”被高频使用后,其含义逐渐泛化为一种互动仪式:无关实际交易,仅作为调侃或氛围烘托。类似现象还有“下次一定”“白嫖”等,本质是用户参与感的具象化。
5. 版权环境的过渡期特征
在正版化进程尚未完全覆盖长尾内容时,用户对小众影视、动漫资源的需求催生了地下流通市场。“麦片”评论的涌现侧面反映了内容供给与需求间的断层,这种现象随着B站版权库扩充已有所减弱。
延伸观察:平台对此类现象经历了从“被动容忍”到“主动治理”的转变。2020年后,B站通过AI关键词过滤、举报机制升级限制了真实交易行为,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麦片”仍保留在用户的话语体系中,成为平台发展史的独特注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