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度年如日”是B站用户对平台内容高密度、高强度使用体验的概括性描述,其内涵可从多个维度解析:
1. 时间感知的压缩效应
- 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形成「无限滚刷」模式,用户沉浸于短视频、弹幕互动、连续剧集等内容流中,导致主观时间感知被显著压缩,类似心理学中的「心流状态」。
- 站内特有的「进度条弹幕」设计(如“恭喜你发现镇站之宝”)强化了内容吸引力,进一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2. 社区文化的沉浸特质
- 独特的弹幕文化创造虚拟共时性体验,不同时间观看的用户通过实时弹幕产生「跨时空对话」,消解了传统媒体线性时间观。
- 二次创作生态形成内容黑洞,一个热点事件(如《西游记》鬼畜改编)可衍生出数千个二创视频,用户持续时会产生时间循环错觉。
3. 内容结构的时空重构
- 「P主」更新频率以「日更」「周更」为基准,高频产出形成内容时间流速远快于现实时间。如某游戏区UP主365天更新372条视频,创造「时间溢出」现象。
- 拜年纪等年度活动采用「时间胶囊」式内容编排,将全年热点事件浓缩为2小时演出,强化「年度信息密度」的感知。
4. 神经生物学层面的影响
- 多巴胺间歇性强化的内容消费模式(每15秒一个爆点)会导致大脑时间感知中枢(如基底节)对客观时间的解码误差,这种现象与设计的时间扭曲机制存在相似神经机制。
该表述本质上揭示了数字原住民在超高密度信息环境中的新型时间体验,这类「平台性时间膨胀效应」已被纳入部分学者提出的「媒介时间相对论」研究范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态可能导致CRSD(循环节律睡眠障碍)等生理影响,建议用户结合「电子斋戒」进行调节。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