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Bilibili)的发展时间线可以梳理如下,涵盖关键节点与业务扩展:
1. 初创期(2009-2013年)
2009年6月:哔哩哔哩由徐逸(网名“9bishi”)创建,前身为“Mikufans”,定位为二次元内容分享社区,初期以弹幕功能和ACG(动画、漫画、游戏)内容为核心。
2010年1月:正式更名为“哔哩哔哩”,灵感源于《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角色御坂美琴的昵称“Bilibili”。
2011年:陈睿(时任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加入,后任董事长,推动商业化转型。
2. 高速增长期(2014-2018年)
2014年:获得腾讯投资,开始布局正版动画版权采购,与日本动画公司合作,引入《Fate/stay night》等热门番剧。
2016年:推出“大会员”订阅服务,尝试付费模式;上线“专栏区”和“直播业务”,扩展内容形态。
2017年:B站移动端月活用户破亿;举办首届“Bilibili Macro Link”(BML)线下演唱会,强化用户社群文化。
2018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BILI),募资4.83亿美元,标志正式进入资本市场。
3. 多元转型期(2019-2021年)
2019年:收购漫画平台“网易漫画”,整合二次元产业链;推出“哔哩哔哩漫画”和“Bilibili必剪”(视频剪辑工具)。
2020年:与达成战略合作,获得4亿美元投资;跨年晚会《最美的夜》破圈,吸引主流市场关注。
2021年:港股二次上市(股票代码:9626);推出“哔哩哔哩游戏”独立品牌,加强自研游戏布局;用户数突破3亿月活。
4. 生态扩张期(2022年至今)
2022年:上线“哔哩哔哩课堂”和“哔哩哔哩纪录片”,深耕知识付费与纪录片领域;虚拟主播(VUP)业务增速显著,占直播营收30%以上。
2023年:宣布AI技术整合,推出“弹幕AI助手”和自动翻译功能;调整游戏业务战略,减少自研投入,转向代理发行。
2024年:测试“小剧场”功能,探索短视频变现;面临盈利压力,强化广告与电商业务(如“会员购”)。
扩展知识点
弹幕文化:B站将日本Niconico的弹幕机制本土化,形成独特的互动社区文化,后成为行业标配。
Z世代定位:75%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通过“UP主激励计划”维系内容生态,但近年面临用户年龄层上移的挑战。
盈利模式:依赖游戏、直播、广告、电商四大板块,2023年游戏收入占比降至40%,结构调整显著。
哔哩哔哩从二次元小众社区发展为综合性视频平台,其转型中的平衡点始终是“社区氛围”与“商业化”的博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