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审核机制主要基于内容安全、平台规范和用户体验,触发审核的常见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 敏感内容审查
涉及政治、社会事件、暴力、恐怖主义、违法犯罪等敏感话题的内容会触发人工或AI审核。平台会屏蔽违(如分裂国家、违品名称)、敏感图片(如血腥暴力场景)及涉密信息。
*扩展知识*:小红书采用关键词过滤技术并结合语义分析,即使使用谐音或缩写也可能被识别。例如近期的"饭圈整治"专项行动中,平台会严控引战、拉踩等不良追星行为。
2. 版权与法律风险
未获授权的影视综艺截图、资源、商用字体、抄袭文案等内容会被下架。2023年平台新增AI绘画版权检测系统,对未经授权的AI生成内容也会处理。
*典型案例*:用户上传电视剧高清片源片段,即便标注"非商用"仍属侵权。
3. 虚假不实信息
医疗健康领域的未经证实偏方(如"一周治愈糖尿病")、投资理财诈骗(虚拟货币炒卖)、夸大宣传的护肤品功效(宣称"永久美白")等内容会被限流或标注风险提示。
*数据佐证*:2024年Q1小红书封禁1.2万个违规医美账号,主要涉及无资质整形建议。
4. 商品交易违规
非官方认证账号发布烟草、药品、医疗器械等禁区商品信息;导流至微信/QQ等第三方平台交易;虚拟商品(如游戏账号代充)交易等内容均属违规。
*平台规则*:商品笔记需通过"小清单"功能合规发布,否则可能被判定为灰色产业链。
5. 低质与垃圾内容
重复发布相似内容、机器生成的无意义文案、诱导互动(如"不转不是中国人")、标题党("震惊体")等影响用户体验的行为会触发降权。
*技术细节*:平台通过用户举报率、停留时长等数据模型识别低质内容。
6. 青少年保护机制
含有性暗示、未成年人出镜的擦边内容,或可能引发不良模仿的危险动作(如非专业极限运动教学)会被强制拦截。2024年新规要求所有教育类账号需提交资质备案。
7. 数据异常行为
短时间内大量点赞/收藏/关注、使用群控设备、伪造定位信息等疑似黑产操作会触发风控系统,可能导致账号限流。
*反策略*:平台会检测设备ID、IP地址、行为链路等多维度数据。
深度审核流程通常包括AI初筛(0.5-2小时)、人工复核(1-24小时),重大敏感内容可能上报网信部门。用户可通过「社区公约」查询详细规范,部分内容仅对发布者显示"审核中"状态而不予公开提示。高速审核期间(如重大节日)可能出现误判,需通过申诉渠道处理。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