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B站)以动漫内容为核心的生态构成,源于其发展历史、用户基因及平台运营策略的多重因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起源与ACG文化根基
B站前身为2009年创立的动画弹幕视频网站Mikufans,初期以日本新番动画为核心吸引二次元用户。创始人徐逸作为资深动漫爱好者,将Niconico的弹幕文化与ACG(动画、漫画、游戏)社区模式本地化,奠定了平台早期的内容调性。2010年正式更名“哔哩哔哩”后,其吉祥物“2233娘”等二次元符号进一步强化了动漫属性。
2. 用户群体的代际传承
早期用户以“Z世代”二次元爱好者为主,这一群体具有高黏性、强创作力的特点。据统计,2018年B站动画区MAU(月活用户)占比超30%,虽然目前降至约15%,但动漫仍是核心垂类。UP主生态亦围绕动漫延伸,例如“LexBurner”等头部创作者从动画评析起家,形成内容创作的路径依赖。
3. 版权采购与产业链布局
B站长期保持对日本动画版权的战略性投入,2021年其新番采购量占国内市场70%。同时通过投资绘梦动画(《天官赐福》制作方)、收购漫画平台网易漫画等动作,完善从IP引入到国产动画制作的全链条布局。此类投入反哺了平台的动漫内容储备。
4. 社区文化衍生效应
动漫内容催生了独特的亚文化生态,如“鬼畜”(《JOJO的奇妙冒险》素材高占比)、“MAD”(动漫混剪)等二次创作门类。2023年B站“动画区”仍拥有超180万条投稿,相关弹幕互动量占比平台总弹幕量的21%,形成内容消费的正向循环。
5. 算法推荐的正反馈机制
平台推荐系统会优先推送用户历史浏览偏好的内容类型。早期动漫用户的高活跃度导致动漫内容获得更多流量倾斜,进而吸引新动漫UP主入驻,形成“内容-用户-创作者”的三角增强回路。
需补充的是,B站近年持续推进“去二次元化”,生活、知识类内容占比已提升至40%以上,但动漫作为文化符号仍深刻影响其品牌认知。这种“泛二次元”策略既保留了核心用户,也为破圈提供了缓冲空间。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