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内容被删除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及扩展分析:
1. 违反平台内容审核规则
小红书的社区规范明确禁止违法、虚假、侵权或低质内容。例如:
违禁品信息: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烟草等未经许可的推广。
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果(如"三天美白")、虚构用户评价。
侵权内容: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图片/视频,或搬运其他平台内容。
扩展提示*:2023年小红书升级了AI审核系统,对医美、金融等高风险领域的关键词过滤更为严格。
2. 用户举报触发下架
若内容引发大量举报,平台会优先人工复核。常见举报类型包括:
误导(如不科学的减肥教程)
人身攻击或网络暴力
诱导私下交易(如微信号导流)
数据参考*:2022年小红书透明度报告显示,用户举报处理率达98%,日均处理违规内容超10万条。
3. 版权或法律风险
音乐/字体侵权:背景音乐未获商用授权,或使用版权字体(如汉仪字库)。
肖像权问题:未获许可发布他人正脸清晰照片。
政策调整:突发热点事件可能导致相关话题临时管控(如医疗争议事件)。
4. 技术性误删
算法可能因以下原因误判:
误触(如"代购"被识别为违规)
图片识别错误(某些医疗成分图片触发审核)
重复内容判定为搬运
5. 账号异常状态影响
若账号存在刷量、买粉、多设备频繁登录等异常行为,可能导致所有内容被限制展示,而非单篇删除。
用户应对建议
查阅《小红书社区公约》细则,注意"违清单"更新
申诉时提供原始素材证明原创性
对医疗、法律等专业内容申请资质认证(如医师执业证明)
避免使用绝对化广告用语(如"第一""最有效")
平台内容治理是动态过程,2023年国家网信办"清朗"行动要求UGC平台加强内容审核,部分垂直品类(如保健食品、教育培训)的审核标准会周期性收紧。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